[1] |
饶瑞中.
现代大气光学及其在光电工程应用中的问题分析与展望(特邀)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22, 51(1): 20210818-1-20210818-10.
doi: 10.3788/IRLA20210818
|
[2] |
&陈双远, &张芳, 齐琳琳, 韩成鸣, 曾丽, 许方宇.
国内典型天文台站大气红外背景辐射实测分析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9, 48(12): 1203010-1203010(9).
doi: 10.3788/IRLA201948.1203010
|
[3] |
徐晨露, 郝士琦, 张岱, 赵青松, 宛雄丰.
综合斜程传输和光束扩展影响下的大气湍流相位屏组设计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9, 48(4): 404003-0404003(8).
doi: 10.3788/IRLA201948.0404003
|
[4] |
颜召军, 杨朋千.
层向多层共轭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模拟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6, 45(9): 918005-0918005(6).
doi: 10.3788/IRLA201645.0918005
|
[5] |
刘栋, 戴聪明, 魏合理.
中高层大气CO2临边辐射院模拟与观测对比分析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6, 45(2): 211001-0211001(7).
doi: 10.3788/IRLA201645.0211001
|
[6] |
曹开法, 黄见, 胡顺星.
边界层臭氧差分吸收激光雷达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5, 44(10): 2912-2917.
|
[7] |
沈红, 范承玉.
信道相关对空间分集接收信号闪烁的影响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5, 44(8): 2523-2527.
|
[8] |
胡冬冬, 舒志峰, 孙东松, 张飞飞, 窦贤康.
瑞利测风激光雷达夜间准零风层观测结果分析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5, 44(2): 482-485.
|
[9] |
柯熙政, 郭新龙.
大气斜程传输中高阶贝塞尔高斯光束轨道角动量的研究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5, 44(12): 3744-3749.
|
[10] |
沈红, 范承玉, 于龙昆.
大气闪烁的时间频域特性研究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5, 44(4): 1301-1305.
|
[11] |
胡月宏, 强希文, 宗飞, 吴敏, 王军良, 常金勇.
一种双环变迹镜的优化设计与验证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5, 44(S1): 196-198.
|
[12] |
林金明, 曹开法, 胡顺星, 黄见, 苑克娥, 时东锋, 邵石生, 徐之海.
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探测二氧化硫实验研究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5, 44(3): 872-878.
|
[13] |
向劲松, 张明杰.
一种空间激光通信中模拟湍流效应的新方法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5, 44(9): 2721-2725.
|
[14] |
宗飞, 张志刚, 王柯, 霍文, 胡月宏, 常金勇, 强希文.
新疆戈壁地区近湖面大气湍流强度测量与分析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5, 44(S1): 104-108.
|
[15] |
柯熙政, 王婉婷.
部分相干光在大气湍流中的光束扩展及角扩展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5, 44(9): 2726-2733.
|
[16] |
张洪建, 韦宏艳, 贾锐, 程玲.
斜程大气湍流中成像系统分辨率的影响因素研究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5, 44(5): 1569-1573.
|
[17] |
周文超, 胡晓阳, 云宇, 田小强, 黄德权.
瑞利信标非等晕性误差测量试验研究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4, 43(6): 1943-1949.
|
[18] |
孙刚, 翁宁泉, 张彩云, 高慧, 吴毅.
基于NOAA模式的典型地区大气湍流高度分布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4, 43(2): 388-393.
|
[19] |
程巳阳, 高闽光, 徐亮, 冯明春, 张天舒, 刘建国, 刘文清.
高温气体浓度光谱分析中的温度修正方法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3, 42(2): 413-417.
|
[20] |
都文和, 周志明, 刘道森, 蔡成江, 堵秀凤, 李锐, 张光宇, 杨玉强.
非柯尔莫哥洛夫湍流对星光到达角起伏影响研究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3, 42(10): 2778-2783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