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王合龙, 陈建发, 黄浩阳, 崔泽曜.
基于自由曲面的离轴三反光学系统研制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23, 52(3): 20220523-1-20220523-8.
doi: 10.3788/IRLA20220523
|
[2] |
张发强, 张维光, 万文博.
基于光线追迹的红外探测光学系统杂散辐射研究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9, 48(9): 904006-0904006(6).
doi: 10.3788/IRLA201948.0904006
|
[3] |
余菲, 任栖锋, 李华, 孙威, 黄智强.
同轴全反红外光学系统自身热辐射测量方法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8, 47(1): 104003-0104003(7).
doi: 10.3788/IRLA201847.0104003
|
[4] |
姜晰文, 贾学志, 丛杉珊.
自由曲面在制冷型离轴三反光学系统的应用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8, 47(9): 918004-0918004(7).
doi: 10.3788/IRLA201847.0918004
|
[5] |
贾冰, 曹国华, 吕琼莹, 丁红昌.
多谱段共孔径跟踪/引导系统光学设计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7, 46(2): 218001-0218001(7).
doi: 10.3788/IRLA201746.0218001
|
[6] |
游兴海, 胡小川, 彭家琪, 张彬.
元件缺陷对红外光学系统杂散辐射特性的影响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7, 46(1): 120004-0120004(6).
doi: 10.3788/IRLA201746.0120004
|
[7] |
衣小龙, 方伟, 李叶飞, 叶新, 王玉鹏.
太阳辐照度绝对辐射计的定标新方法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6, 45(9): 917001-0917001(7).
doi: 10.3788/IRLA201645.0917001
|
[8] |
王骁, 曹秒, 安志勇, 曹维国, 尹鹏.
全内反射型太阳能聚光模块设计与研究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6, 45(10): 1020001-1020001(6).
doi: 10.3788/IRLA201645.1020001
|
[9] |
张发强, 樊祥, 朱斌, 程正东, 方义强.
折衍混合长波红外光学系统消热差设计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5, 44(4): 1158-1163.
|
[10] |
赵意意, 杨建峰, 薛彬, 闫兴涛.
宽谱段消像散Czerny-Turner光谱仪光学系统设计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4, 43(4): 1182-1187.
|
[11] |
高铎瑞, 付强, 赵昭, 钟刘军.
摄远型红外8~12μm波段消热差物镜设计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4, 43(11): 3837-3842.
|
[12] |
胥全春, 俞建杰, 周彦平, 马晶, 谭立英.
星地激光通信中地球背景辐射的抑制研究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4, 43(7): 2300-2306.
|
[13] |
姚震, 吴易明, 高立民, 吴璀罡, 梅超.
长焦距红外光学系统焦距检测方法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4, 43(6): 1950-1954.
|
[14] |
杨智慧, 郭聚光, 佟惠原, 姜维维, 王肖珩.
平行光管杂散辐射对红外辐射定标影响的分析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4, 43(10): 3199-3204.
|
[15] |
张鑫, 贾宏光.
90°离轴角红外滚仰式导引头光学系统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3, 42(1): 143-147.
|
[16] |
李培茂, 王霞, 金伟其, 李家琨, 顿雄.
双波段红外光学系统设计与像质评价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3, 42(11): 2882-2888.
|
[17] |
牛金星, 张涛.
弱小目标红外探测系统的杂散辐射分析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3, 42(7): 1665-1668.
|
[18] |
陈应航, 隋左宁, 孙红胜, 魏建强, 李敬峰, 李世伟, 孙广尉.
紫外-真空紫外光谱辐照度校准系统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3, 42(4): 998-1002.
|
[19] |
张鑫, 贾宏光, 张跃.
远距型红外消热差物镜设计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2, 41(1): 178-183.
|
[20] |
刘欣, 潘枝峰.
红外光学系统冷反射分析和定量计算方法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2, 41(7): 1684-1688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