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徐国权, 李广英, 万建伟, 许可, 董光焰, 程光华, 王兴, 韩文杰, 马燕新.
脉冲调制激光雷达水下成像系统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22, 51(3): 20210204-1-20210204-8.
doi: 10.3788/IRLA20210204
|
[2] |
于金池, 胡源, 程彬鹏, 张磊.
复眼系统的大视场平像面拼接方法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22, 51(7): 20210848-1-20210848-7.
doi: 10.3788/IRLA20210848
|
[3] |
孙欣, 武永见, 汤天瑾, 胡永力, 刘涌, 姜彦辉, 王海超.
空间相机系统自准直传函测试方法及应用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22, 51(5): 20210610-1-20210610-7.
doi: 10.3788/IRLA20210610
|
[4] |
秦子长, 任成明, 戚允升, 王泽斌, 王琪, 孟庆宇.
小型高分辨率空间相机光学系统低误差敏感度设计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22, 51(10): 20220365-1-20220365-9.
doi: 10.3788/IRLA20220365
|
[5] |
胡斌, 李创, 相萌, 李亮亮, 戴昊斌, 姚佩, 李旭阳.
可展开空间光学望远镜技术发展及展望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21, 50(11): 20210199-1-20210199-16.
doi: 10.3788/IRLA20210199
|
[6] |
肖志涛, 娄世良, 耿磊, 王梦蝶, 吴骏, 张芳, 苏龙.
便携式免散瞳眼底相机光学系统设计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8, 47(8): 818001-0818001(8).
doi: 10.3788/IRLA201847.0818001
|
[7] |
左玉弟, 金光, 谢晓光, 李宗轩, 解鹏.
基于带状弹簧的空间望远镜自展开机构设计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7, 46(5): 518002-0518002(6).
doi: 10.3788/IRLA201746.0518002
|
[8] |
何艳林, 沈栋辉, 孙川, 吴逢铁.
增大Bessel光束无衍射距离的凹透镜系统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6, 45(5): 518003-0518003(5).
doi: 10.3788/IRLA201645.0518003
|
[9] |
李林, 王栋, 谭陆洋, 孔林, 杨洪波.
微小卫星天线与飞轮共支撑结构优化设计与试验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6, 45(10): 1018008-1018008(7).
doi: 10.3788/IRLA201645.1018008
|
[10] |
张月, 张琢, 苏云, 郑国宪.
宽谱段高分辨率低温成像光谱仪制冷系统设计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6, 45(3): 323001-0323001(8).
doi: 10.3788/IRLA201645.0323001
|
[11] |
于涛, 王永成, 代霜, 孙亮, 宋克非.
基于温度水平的空间相机主动热控系统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5, 44(1): 249-253.
|
[12] |
郑茹, 张国玉, 王凌云, 王浩君, 高越.
光谱型太阳辐射观测仪光学系统设计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5, 44(2): 583-589.
|
[13] |
刘晓, 易维宁, 乔延利, 崔文煜.
基于低空遥感系统的星载光学遥感器成像仿真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4, 43(1): 217-225.
|
[14] |
齐光, 许艳军, 刘炳强.
空间相机反射镜SiC/Al 支撑板轻量化结构优化设计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4, 43(7): 2214-2218.
|
[15] |
于双双, 杜吉, 史宣.
激光粒度仪光学系统设计方法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4, 43(6): 1735-1739.
|
[16] |
范哲源, 高立民, 张志, 陈卫宁, 杨洪涛, 张建, 武力, 曹剑中.
中波红外三视场变焦光学系统设计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4, 43(2): 523-527.
|
[17] |
李伟雄, 闫得杰, 王栋.
高分辨率空间相机俯仰成像的像移补偿方法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3, 42(9): 2442-2448.
|
[18] |
张月, 周峰.
火星轨道轻小型高分辨率相机热分析与热设计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3, 42(11): 2979-2983.
|
[19] |
于涛, 徐抒岩, 宋克非.
一种空间相机焦距的自动温度补偿系统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2, 41(8): 2085-2089.
|
[20] |
王美钦, 王忠厚, 白加光.
成像光谱仪的离轴反射式光学系统设计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2, 41(1): 167-172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