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郑丽霞, 刘高龙, 吴金, 孙伟锋.
多功能红外焦平面读出电路设计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22, 51(12): 20220139-1-20220139-7.
doi: 10.3788/IRLA20220139
|
[2] |
朱建春, 李欣, 朱威.
流动卫星激光测距系统的距离选通实现方法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22, 51(12): 20220200-1-20220200-11.
doi: 10.3788/IRLA20220200
|
[3] |
母一宁, 郝国印, 刘春阳, 刘德兴, 曹喆.
波导栅型微孔阵列的自触发瞬时选通成像研究(特邀)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9, 48(4): 402002-0402002(4).
doi: 10.3788/IRLA201948.0402002
|
[4] |
孙华燕, 郭惠超, 范有臣, 王帅.
激光主动成像中的BRDF特性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7, 46(S1): 18-23.
doi: 10.3788/IRLA201746.S106004
|
[5] |
王新伟, 刘晓泉, 游瑞蓉, 范松涛, 何军, 周燕.
距离选通超分辨率三维成像及其应用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6, 45(8): 824001-0824001(8).
doi: 10.3788/IRLA201645.0824001
|
[6] |
游瑞蓉, 王新伟, 周燕.
水下距离选通成像多分辨率爬山自动聚焦法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6, 45(7): 726003-0726003(6).
doi: 10.3788/IRLA201645.0726003
|
[7] |
范有臣, 赵洪利, 孙华燕, 郭惠超, 赵延仲.
互相关算法在运动目标距离选通激光三维成像中的应用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6, 45(6): 617003-0617003(9).
doi: 10.3788/IRLA201645.0617003
|
[8] |
范有臣, 赵洪利, 孙华燕, 郭惠超, 赵延仲.
激光主动成像结合距离选通技术的零时信号测量方法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6, 45(3): 306004-0306004(7).
doi: 10.3788/IRLA201645.0306004
|
[9] |
胡玲, 王霞, 延波, 李帅帅.
水下距离选通成像系统调制传递函数模型分析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5, 44(11): 3262-3269.
|
[10] |
王新伟, 曹忆南, 刘超, 孔庆善, 崔伟, 周燕, 李友福.
2D/3D 距离选通成像的低对比度目标探测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4, 43(9): 2854-2859.
|
[11] |
王森, 潘玉寨, 刘一, 杨宝森, 曲士良.
提高雾天激光主动成像图像质量的研究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3, 42(9): 2392-2396.
|
[12] |
吴坤, 张合新, 孟飞, 陈聪.
激光主动成像图像噪声抑制方法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3, 42(9): 2397-2402.
|
[13] |
都琳, 李迎春, 郭惠超, 范有臣.
互相关法实现距离选通远距离目标的三维重建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3, 42(7): 1725-1729.
|
[14] |
葛卫龙, 华良洪, 张晓晖.
距离选通水下成像中基于等水体后向散射光能量的目标搜索方法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3, 42(10): 2677-2681.
|
[15] |
葛卫龙, 华良洪, 张晓晖.
距离选通水下激光成像系统信噪比分析与计算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3, 42(8): 2022-2026.
|
[16] |
曹忆南, 王新伟, 周燕.
距离选通激光成像空间定位模糊C均值聚类分割法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3, 42(10): 2682-2686,2696.
|
[17] |
陈超, 杨鸿儒, 吴磊, 俞兵, 袁良, 杨斌, 黎高平.
距离选通成像系统关键性能的实验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3, 42(12): 3423-3427.
|
[18] |
许凯达, 金伟其, 刘敬, 裘溯, 田训卿.
基于激光距离选通成像的非视域成像应用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2, 41(8): 2073-2078.
|
[19] |
王磊, 徐智勇, 张启衡, 王华闯.
蓝绿激光水下成像系统的探测灵敏度分析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2, 41(1): 79-84.
|
[20] |
李东, 杨华军, 郑秋贞, 邓志辉.
距离选通技术在三维成像激光雷达中的应用研究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2, 41(1): 85-88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