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黄岳田, 范斌, 李世杰, 梁海锋, 蔡长龙, 刘卫国.
衍射光学元件车削误差控制技术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23, 52(3): 20220504-1-20220504-9.
doi: 10.3788/IRLA20220504
|
[2] |
尚超, 王锦春, 张晓兵.
红外焦平面阵列读出电路非均匀性研究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20, 49(8): 20190581-1-20190581-8.
doi: 10.3788/IRLA20190581
|
[3] |
梁少林, 王咏梅, 毛靖华, 贾楠, 石恩涛.
科学级光学CCD像素非均匀性的测试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9, 48(4): 417004-0417004(7).
doi: 10.3788/IRLA201948.0417004
|
[4] |
杨亮亮.
衍射光学元件斜入射衍射效率的测量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8, 47(1): 117003-0117003(5).
doi: 10.3788/IRLA201847.0117003
|
[5] |
高志红, 张文喜, 孔新新, 冯其波.
宽发射面激光二极管光束整形系统的光学设计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8, 47(12): 1218006-1218006(5).
doi: 10.3788/IRLA201847.1218006
|
[6] |
马学, 李琦, 鲁建业.
太赫兹高斯光束整形环形光束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7, 46(5): 525002-0525002(8).
doi: 10.3788/IRLA201746.0525002
|
[7] |
卢新然, 宋路, 万秋华, 于海, 刘小树.
基于空间位置的增量式光电编码器误差检测系统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7, 46(10): 1017011-1017011(6).
doi: 10.3788/IRLA201779.1017011
|
[8] |
张文涛, 朱保华, 汪杰君, 张宝武, 熊显名.
发散角对中性原子沉积特性的影响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6, 45(3): 306003-0306003(5).
doi: 10.3788/IRLA201645.0306003
|
[9] |
赵会富, 崔庆丰.
激光照明匀光技术的应用研究(英文)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6, 45(S1): 41-47.
doi: 10.3788/IRLA201645.S106001
|
[10] |
王超, 董科研, 江伦, 安岩.
圆环孔径衍射高斯光束远场发散角研究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5, 44(12): 3634-3638.
|
[11] |
崔祥祥, 王宏力, 陆敬辉, 乔兴, 邓长智, 张勇, 赵爱罡.
适用于小视场星敏感器的导航星表构建方法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5, 44(4): 1249-1253.
|
[12] |
杜猛, 邢廷文, 袁家虎.
微反射镜阵列在光束整形中的应用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4, 43(4): 1210-1214.
|
[13] |
刘慧, 朱明超, 吴泽鹏, 郭玲玲, 赵其昌, 贾宏光, 宣明.
红外焦平面阵列非均匀性自适应校正方法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4, 43(5): 1364-1369.
|
[14] |
冷雁冰, 董连和, 孙艳军.
1×11亚波长结构Dammann光栅的研制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4, 43(3): 812-817.
|
[15] |
殷可为, 黄智强, 林妩媚, 邢廷文.
衍射光学元件设计参数对杂散光的影响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3, 42(11): 3059-3064.
|
[16] |
任建乐, 陈钱, 顾国华, 钱惟贤.
红外焦平面阵列条纹非均匀性校正方法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3, 42(8): 1987-1990.
|
[17] |
付秀华, 杨永亮, 刘国军, 李琳, 潘永刚, Ewan Waddell.
大面积头罩上类金刚石薄膜均匀性研究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3, 42(1): 181-184.
|
[18] |
郝宏刚, 周翱, 饶敏, 阮巍.
采用光热失调技术的光学薄膜吸收均匀性测量系统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3, 42(10): 2842-2845.
|
[19] |
宋宝安, 王乔方, 张莹昭, 戴世勋, 徐铁锋, 聂秋华, 王训四, 沈祥, 吴礼刚, 林常规.
红外硒基硫系玻璃光学非均匀性及影响因素分析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2, 41(8): 1985-1989.
|
[20] |
屈惠明, 陈钱.
环境温度补偿的红外焦平面阵列非均匀性校正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1, 40(12): 2328-2332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