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张允祥, 李新, 黄冬, 张艳娜, 韦玮, 潘琰.
红外通道式野外辐射计的光机设计及性能测试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22, 51(12): 20220246-1-20220246-11.
doi: 10.3788/IRLA20220246
|
[2] |
程稳, 孙啸林, 马姗.
基于假设气体法的燃气辐射特性计算模型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22, 51(7): 20220286-1-20220286-9.
doi: 10.3788/IRLA20220286
|
[3] |
王腾飞, 傅雨田.
红外光场成像中的辐射定标与校正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22, 51(7): 20210646-1-20210646-7.
doi: 10.3788/IRLA20210646
|
[4] |
吕原, 丛明煜, 赵旖旎, 牛凯庆, 路子威.
红外相机实时绝对辐射定标技术研究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22, 51(7): 20220395-1-20220395-14.
doi: 10.3788/IRLA20220395
|
[5] |
黄思佳, 袁银麟, 翟文超, 康晴, 翁建文, 李越, 孟凡刚, 郑小兵, 雷正刚.
宽动态范围红外积分球辐射源的优化设计与性能测试(特邀)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21, 50(10): 20210516-1-20210516-9.
doi: 10.3788/IRLA20210516
|
[6] |
李周, 李铭扬, 余毅, 何锋赟, 蔡立华.
基于二次修正提高宽动态红外辐射测量精度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20, 49(10): 20200142-1-20200142-6.
doi: 10.3788/IRLA20200142
|
[7] |
&陈双远, &张芳, 齐琳琳, 韩成鸣, 曾丽, 许方宇.
国内典型天文台站大气红外背景辐射实测分析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9, 48(12): 1203010-1203010(9).
doi: 10.3788/IRLA201948.1203010
|
[8] |
盛一成, 顿雄, 金伟其, 郭一新, 周峰, 肖思.
星上红外遥感相机的辐射定标技术发展综述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9, 48(9): 904001-0904001(13).
doi: 10.3788/IRLA201948.0904001
|
[9] |
李永强, 赵占平, 徐彭梅, 王静怡, 郭永祥.
大动态范围微光相机的辐射定标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9, 48(S1): 78-82.
doi: 10.3788/IRLA201948.S117002
|
[10] |
徐伟伟, 张黎明, 李鑫, 杨宝云, 王戟翔.
基于灰阶靶标的高分辨光学卫星传感器在轨绝对辐射定标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8, 47(4): 417005-0417005(6).
doi: 10.3788/IRLA201847.0417005
|
[11] |
韩启金, 张学文, 乔志远, 杨磊, 潘志强, 刘李.
高分一号卫星PMS 相机多场地宽动态辐射定标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5, 44(1): 127-133.
|
[12] |
韩光宇, 曹立华, 张文豹.
地基目标光学辐射特性测量系统设计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4, 43(2): 551-556.
|
[13] |
孙志远, 常松涛, 朱玮.
中波红外探测器辐射定标的简化方法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4, 43(7): 2132-2137.
|
[14] |
徐顶国, 冯维林, 桑建华.
飞行器后机身蒙皮红外辐射特性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3, 42(1): 7-13.
|
[15] |
佟惠原, 马勇辉, 逯祎, 朱小芳.
大口径空间滤波调制红外光谱仪定标方法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3, 42(3): 569-573.
|
[16] |
白军科, 刘学斌, 闫鹏, 胡炳樑.
Hadamard变换成像光谱仪实验室辐射定标方法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3, 42(2): 503-506.
|
[17] |
刘宁, 陈钱, 顾国华, 隋修宝.
640×512制冷探测器积分时间与SNR分析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2, 41(1): 43-48.
|
[18] |
闵敏, 张勇, 胡秀清, 董立新, 戎志国.
FY-3A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红外通道辐射定标的场地评估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2, 41(8): 1995-2001.
|
[19] |
金伟其, 刘崇亮, 修金利.
基于U形边框黑体光阑的红外成像动态辐射定标与校正技术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2, 41(2): 273-278.
|
[20] |
张伟, 谢蓄芬, 王付刚, 智喜洋.
变积分时间的空间红外相机单点绝对辐射定标法
. 红外与激光工程,
2012, 41(8): 2090-2095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