留言板

尊敬的读者、作者、审稿人, 关于本刊的投稿、审稿、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,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。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。谢谢您的支持!

姓名
邮箱
手机号码
标题
留言内容
验证码

1 280×1 024 EMCCD纵向抗光晕设计

陈远金 常维静 刘庆飞 戴放 王岭雪

陈远金, 常维静, 刘庆飞, 戴放, 王岭雪. 1 280×1 024 EMCCD纵向抗光晕设计[J]. 红外与激光工程, 2021, 50(11): 20210083. doi: 10.3788/IRLA20210083
引用本文: 陈远金, 常维静, 刘庆飞, 戴放, 王岭雪. 1 280×1 024 EMCCD纵向抗光晕设计[J]. 红外与激光工程, 2021, 50(11): 20210083. doi: 10.3788/IRLA20210083
Chen Yuanjin, Chang Weijing, Liu Qingfei, Dai Fang, Wang Lingxue. Design of 1 280×1 024 vertical antiblooming EMCCD[J]. Infrared and Laser Engineering, 2021, 50(11): 20210083. doi: 10.3788/IRLA20210083
Citation: Chen Yuanjin, Chang Weijing, Liu Qingfei, Dai Fang, Wang Lingxue. Design of 1 280×1 024 vertical antiblooming EMCCD[J]. Infrared and Laser Engineering, 2021, 50(11): 20210083. doi: 10.3788/IRLA20210083

1 280×1 024 EMCCD纵向抗光晕设计

doi: 10.3788/IRLA20210083
详细信息
    作者简介:

    陈远金,男,研究员,博士,主要从事半导体集成电路、新型光电器件和组件的研制开发工作

  • 中图分类号: TN386.5

Design of 1 280×1 024 vertical antiblooming EMCCD

图(8)
计量
  • 文章访问数:  210
  • HTML全文浏览量:  75
  • PDF下载量:  33
  • 被引次数: 0
出版历程
  • 收稿日期:  2021-02-01
  • 修回日期:  2021-04-09
  • 网络出版日期:  2021-12-03
  • 刊出日期:  2021-11-30

1 280×1 024 EMCCD纵向抗光晕设计

doi: 10.3788/IRLA20210083
    作者简介:

    陈远金,男,研究员,博士,主要从事半导体集成电路、新型光电器件和组件的研制开发工作

  • 中图分类号: TN386.5

摘要: 1280×1024 EMCCD是一种内线转移结构的固态微光成像器件,具备从星光条件到阳光环境的全天时成像探测能力,可广泛用于航天遥感、视觉感知和无人驾驶等领域。但由于器件饱和输出的限制,当入射光强度很高的情况下,EMCCD会发生光晕现象,造成图像分辨率降低,影响EMCCD获取目标信息的能力。为了提升EMCCD环境适应性,避免光晕现象的产生,文中分析了EMCCD光晕产生的原因,介绍了纵向抗晕的工作原理,通过理论推导分析和数值模拟仿真的方法,设计了具有纵向抗晕结构的EMCCD像元,制作了具有抗晕功能的1280×1024 EMCCD器件和原理演示样机,仿真数据和测试结果表明,文中设计的纵向抗光晕结构EMCCD具有500倍抗晕能力。

English Abstract

    • 近年来,随着数字化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,固态成像探测器件摄取的目标图像的光强从日光强度到月光强度,环境照度变化范围很大,要求EMCCD必须能够在复杂照度环境下探测清晰的图像[1],没有抗晕结构的EMCCD难以满足这种应用需求。文中分析抗晕结构工作原理,设计纵向抗晕像元,完成了具有抗晕功能的1280×1024 EMCCD制备,并进行了成像比对测试。

    • EMCCD工作过程中,当像元积累的信号电荷超过了饱和容量时,像元的积分电荷开始溢出,并被相邻像元收集,造成相邻像元信号电荷饱和,表现为图像出现亮斑和条纹,称为光晕[2]。为了抑制光晕现象的发生,必须在像元中制作抗晕结构,提供过剩信号电荷的泄放通路。抗晕结构主要包括横向抗晕和纵向抗晕,横向抗晕工艺简单易于实现,但影响像元占空比导致量子效率降低;纵向抗晕虽然结构复杂工艺实现难度大,由于纵向势垒不占据像元感光面积,像元光收集效率不受影响[3],所以在EMCCD中应用广泛。

      EMCCD纵向抗晕结构是通过外延层中P阱掺杂浓度的差异化,造成外延层静电势分布不均匀,在埋沟、P阱和外延层形成具有势垒的多余电荷快速泄放通道。当埋沟中信号电荷积累到一定数量导致埋沟电势与势垒相近时,多余信号电荷渡越过势垒在电场作用下进入外延层,实现快速泄放。具有纵向抗晕结构的EMCCD典型像元如图1所示[4]。图中垂直方向表示从晶圆表面指向晶圆内部的方向,分别为N埋沟、P阱、N型外延。其中埋沟和P阱之间的势垒就是抗晕势垒,P阱与外延之间是信号电荷泄放的快速通道。图中水平方向表示信号电荷从光电二极管转移到垂直寄存器的方向,分别为N型光电二极管PhD、P型开关势垒、N型垂直寄存器VCCD。像元工作时,当积分期间曝光过强,埋沟信号过剩电荷渡越过垂直方向上的抗晕势垒实现信号电荷泄放;当积分期结束时PhD与VCCD之间开关开启,信号电荷转移到VCCD,控制栅关闭,开始下一次积分。

      图  1  EMCCD纵向抗晕结构

      Figure 1.  Vertical antiblooming structure of EMCCD

    • 文中研制的1280×1024 EMCCD光敏区采用了内线转移结构,电荷检测单端输出模式,输出端有两个跟随输出放大器,分别是非倍增输出放大器和倍增输出放大器。成像系统可以根据应用环境的变化,控制EMCCD选择倍增输出或非倍增输出方式。EMCCD结构如图2(a)所示,该器件有效像元规模为1280×1024,像元中心间距为10 μm×10 μm,满阱电荷容量40 ke,纵向抗晕倍数500倍。

      图  2  1280 × 1024 EMCCD结构设计。(a) 1280 × 1024 EMCCD器件结构;(b)具有抗晕功能的像元简化结构;(c)像元二维模型

      Figure 2.  1280 × 1024 EMCCD structure design. (a) 1280 × 1024 EMCCD device structure; (b) Simplified pixel structure with antiblooming function; (c) Pixel two-dimensional model

      设计的EMCCD像元具有抗晕功能,简化结构如图2(b)所示。信号电荷在三面沟阻结构的像元内可以有效积分,像元制作在P阱内部有利于抗晕结构的制作同时也提高信号电荷转移速度。采用半导体数值分析的方法,设计纵向抗光晕结构二维像元如图2(c)所示,图中G表示控制栅,PhD表示光电二极管N区,PIN表示光电二极管表面箝位层,D是漏极,PW是P阱,Sub是外延。

      在该像元中,PhD与P阱、P阱与Sub分别构成PN结,像元正常工作时两个PN结均处于反偏状态。随着光电二极管积分和信号电荷的产生,沟道电压不断降低,当沟道电压接近抗晕势垒静电势时,多余的信号电荷就会越过抗晕势垒在漂移扩散的作用下进入外延层[5]。按照突变结近似理论,P阱与Sub之间的PN结耗尽区WD可以用公式(1)表示:

      $$ {W}_{D}=\sqrt{\frac{2{\varepsilon }_{Si}}{qN}\left({\psi }_{bi}-V-\frac{2kT}{q}\right)} $$ (1)

      式中:$ {\varepsilon }_{Si} $为硅的介电常数;N为P阱掺杂浓度;q为电子电量;$ {\psi }_{bi} $为PN节内建电势;V为PN节反偏电压;k为玻耳兹曼常数;T为温度。

      当反偏电压为12 V,埋沟掺杂浓度为5×1014 cm−2时,室温下P阱耗尽层厚度超过4 μm,能够形成有效抗晕通道。但是在EMCCD实际工作中P阱外接直流偏置是3 V,而且P阱与Sub的PN结是一种非均匀掺杂的缓变结,同时考虑到外延压降、自建电势以及电极的肖特基势垒等因素,衬底电势至少要超过18 V才能在P阱与Sub之间形成信号电荷快速泄放的通路。

      像元抗晕设计不仅要考虑在PhD、PW以及Sub之间产生有效信号电荷释放通路,同时还要研究过剩信号载流子的瞬时电流、通道阻抗以及积分时间等因素对于像元抗晕的影响[6]。由于PW和Sub与衬底相比阻抗高,因此电流通过PW和Sub时会形成压降,而且较大的瞬时电流还会造成更大的压降。像元瞬时抗晕电流I0,像元抗晕通道产生的压降ΔV0可由下式表示:

      $$ {I}_{0}=\sum\limits_{i=1}^{M\times N}\frac{{K}_{i}{Q}_{sat}}{t} $$ (2)
      $$ \begin{split} \\ \Delta{V}_{0}={I}_{0}\times R \end{split}$$ (3)

      式中:Qsat表示像元满阱容量40 keKiM×N EMCCD像元抗晕能力,以500倍计;t是像元积分时间,按30 ms计算,抗晕电流约为1.40×10−4 A;R是抗晕通道电阻;ΔV0是抗晕通道产生的压降,按照目前EMCCD的材料和制程参数,抗晕通道电阻约为6 kΩ,ΔV0约为0.8 V。

      综合上述像元抗晕工作过程,分析器件物理模型,通过近似计算可以得出,采用图2(c)结构的EMCCD像元在外延电压不小于19 V时,具有不小于500倍的抗晕能力。为了进一步验证设计的正确性,应用半导体数值分析的方法,利用TCAD仿真工具,对图2(c)进行仿真验证,仿真初始条件是正常光照,Sub的电压是0 V,栅极G的电压是−5 V,漏极D的电压16 V,此时像元处于正常积分模式,像元二极管信号电荷积分情况如图3(a),信号电荷全部保存在像元中,处于有效积分状态。

      图  3  像元正常积分(a)与像元抗晕(b)

      Figure 3.  (a) Pixel integration and (b) pixel antiblooming

      改变仿真初始条件,入射光强是像元满阱饱和输出时入射光强的500倍,衬底Sub的电压是20 V,栅极G的电压是−5 V,漏极D的电压16 V,仿真像元内积分电荷分布情况,得到图3(b)。从图3(b)的数据分析能够判断出,由于像元具有抗晕结构,在衬底偏置电压的作用下,像元依然正常积分,对照图3(a)图3(b)中光电二极管信号电荷包,由于静电势作用图3(b)中信号电荷包变小,但信号电荷包电荷密度增加,所以积分电荷数量基本保持不变。但是过剩的信号电荷进行了有效撇除,体现出抗晕功能。

      因此,通过理论分析、数值运算和仿真验证等方法证明了当前设计的像元抗晕结构、半导体制程参数以及时钟激励等能够同时达到满阱电荷、饱和输出、抗晕能力、光谱响应等参数的要求。

    • 按照纵向抗晕像元设计的参数和结构,依托成熟的6 in (1 in=2.54 cm)、0.35 μm NMOS工艺平台,采用四层多晶硅、两层金属(4P2M)工艺进行EMCCD制备。衬底采用N型外延基片,光电二极管与垂直寄存器都制作在P阱上。

      其中PW的阱深、杂质分布、阱的形貌特征会对像元抗晕功能产生重要影响,因此通过高温推阱工艺实现1280×1024 EMCCD的P阱掺杂;光电二极管与垂直寄存器之间的栅控开关对于像元信号积分、存储、转移等信号流过程控制具有关键作用,因此通过杂质注入实现栅控开关;像元垂直寄存器的遮光效果与像元弥散、串扰等参数相关,因此通过金属遮光层工艺实现光屏蔽。而且寄存器的电极排布、浮置扩散区工艺制作、输出放大器尺寸等EMCCD结构与工艺参数都会造成影响EMCCD整体性能。所以1280×1024 EMCCD复用了前期的研制成果,工艺稳定成熟。制作完成的1280×1024 EMCCD像元剖面示意如图4所示,图中PhD是光电二极管由N-形成,P-形成了光电二极管嵌位层和开关势垒,BCCD表示垂直寄存器,P+是沟阻区,多晶硅制作电极,金属层AL用于遮光。

      图  4  1280×1024 EMCCD像元剖面示意

      Figure 4.  Cross-section of 1280×1024 EMCCD pixel

      图5(a)是已完成研制的EMCCD像元扫描电镜图,其中框处区域对应图4的单个像元,左侧为光敏区PhD,右侧为VCCD,被铝屏蔽层遮盖。1280×1024 EMCCD封装管壳与光窗采用气密性连接、管壳内充填低沸点、低导热率的气体进行保冷绝热,同时EMCCD应用了TEC制冷温度控制技术,通过器件制冷和气密性封装工艺,实现1280×1024 EMCCD TEC制冷封装保证EMCCD在−20 ℃状态下正常工作。图5(b)是1280×1024 EMCCD成品电路实物。

      图  5  设计制备的1280×1024 EMCCD。(a)像元扫描电镜图;(b)封装后的器件

      Figure 5.  Designed 1280×1024 EMCCD. (a)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of pixel; (b) Packaged device

      按照GJB 7951—2012电荷耦合成像器件测试方法中抗弥散性能的测试原理、测试步骤以及规定条件,测试1280×1024 EMCCD成品电路抗晕能力,并根据测试数据绘制出衬底电压与EMCCD抗晕能力曲线如图6。根据图6中数据分析可以确定当衬底电压21.5 V时,EMCCD抗晕能力可以超过500倍,电路测试指标满足了设计要求。

      图  6  EMCCD抗晕倍数与衬底电压关系

      Figure 6.  Antiblooming factor curve of EMCCD as a function of substrate voltage

      虽然通过增加衬底电势可以进一步提升抗光晕倍数,但随着衬底电势上升,像元中存储电荷的阱区与衬底简势垒也会随之降低,电荷满阱容量减少,成像效果变差,因此在实际的成像过程中,不能通过改变衬底电势的方式来提升抗光晕效果。

    • 为了进一步验证1280×1024 EMCCD综合性能,利用现有成熟EMCCD驱动时钟时序设计技术和EMCCD图像信号采集运算处理技术,制作了一款原理样机用于在实验室环境验证1280×1024 EMCCD光电性能,原理样机实物如图7所示。

      图  7  1280×1024 EMCCD原理样机

      Figure 7.  1280 × 1024 EMCCD principle prototype

      在实验室内利用这款相机,用超过饱和光强550倍点状光源直射相机,抗晕电压21.5 V,同时应用相机对分标率测试卡进行成像功能测试。成像情况如图8所示。

      图  8  EMCCD抗晕能力成像效果。(a)~(h)未启用抗光晕;(i)~(l)启用抗光晕

      Figure 8.  Imaging effect of EMCCD antiblooming. (a)-(h) Antiblooming off; (i)-(l) Antiblooming on

      图8(a)~(f)成像情况可以看出,当光源打开但光很微弱时相机可正常成像,逐渐增大光强,图8(g)~(h)成像产生光晕,打开抗光晕功能,图8(i)~(j)可以有效消除光晕现象。由于抗光晕能力存在上限,继续增加光强,图8(k)~(l)依然会产生光晕。相机无抗晕能力时,图像有明显纵向光晕现象,而且强光还造成了图像分辨率下降,当相机具有抗晕能力时,纵向光晕消失光晕缩小成点状光斑,而且图像分辨率有明显提升,图像细节内容可辨识。

    • 近年来EMCCD作为一种新型CCD发展迅速,现在已广泛应用于目标定位、空间侦察、电子对抗等军事领域,同时在气象资源、工业检测和医学诊断等民用领域也有不错应用前景[7]。文中研制的1280×1024 EMCCD具有纵向抗晕、电子快门低噪声、宽动态等优点,显著提高了EMCCD环境适应性,未来必将推动EMCCD在各个领域得到更广泛的使用。

参考文献 (7)

目录

    /

    返回文章
    返回